2015年10月31日星期六

開不了頭的海南村

這幾天我都在唱周杰倫的《開不了口》,並非有事開不了口,而是這篇報導開不了頭,有資料、有內容、有照片、但是不知如何包裝,甚至主軸也不知如何處理,整個故事零零散散的,不像樣,不像話,不知如何開頭。

這情況維持了數天,我開始在反省是怎麼了,我再摸也不會摸超過三天,但這次超過了。我開始找其他東西來做,例如大量閱讀,整理其他的報導,預約其他的採訪,最終回到原點,是怎麼啦,無法開頭。

煎熬的五天裡,有天上司進行年終評估。去年的評估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入房,這次,竟然心情開朗地大步邁入,虧我之前還和上上司吵了一架,沒想到一點愧疚感與羞恥心也沒有。抱著無所謂的心態進去評估,評估表裡的分數出乎意料地好,還得到主任的認可,這些是怎麼了,真奇怪。

評估出來後,似乎沒改變任何事,我勉強開了個頭,但十分不滿意。我又繼續閱讀,翻一翻博客來最近的飲食文化新書,像小孩在大箱子淘寶似的,期待有奇蹟出現。

哦,真有個大奇蹟。遇上了一本與眾不同的飲食文化書,表面上說的是飲食,裡面卻在討論第三世界的國家,這種說故事的方式,我喜歡。細緻品嚐每行文字的瞬間,我似乎找到了答案。什麼答案?那開不了頭的答案。

我相信作者在寫本書時,心情也是沉重的,不像一般飲食家,介紹餐館、美食、廚師,他在敘說的是一個食物背後的故事,那牽涉了家庭、宗教、國家,這些課題往往無法解決與對抗,只能以說故事的方式記載。

當然,作者找了每個人都有共鳴的角度切入,食物,誰無共鳴呢?而我再次回到原位,我之所以開不了,因為這篇報導實在太沉重,我無法承擔。記錄一個即將消失的村落,將所有的回憶裝到食物裡,再用文字記載,這不再是一般記者的工作,那份重量是每個村民的期許。

當然,記者不做,誰做的呢?若多年後,老村民想起自己的家鄉,卻沒有文字與照片可讓他回味,那空白的回憶實在難受。

我說的是馬六甲海南村,還有那本《在異國餐桌上旅行》。

2015年10月7日星期三

那條回家的路

好像過了一世紀,不曾回到自己的窩裡,纏綿。

我說的是寫部落格這件事。

對岸的老娘曾提醒我這件事,無奈,提不起勁。

每日在採訪與教書中拉扯,最近再添加個健身,像似一天有48小時。

身邊的人不時關心我,是否感到疲憊了,累了就停下腳步吧!

可是,我還未找到停下腳步的理由,甚至犯賤地喜歡這種步調。

當然,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,但,這是對自己鞭策。

我會為這種生活感到自豪,還帶有點自在,壓力依然有,但多了一份安全感。

我知道戶口裡的數額正在增加、我知道自己在吸收著更多的資訊、我知道自己在努力鍛煉、我知道前方有更好的一條康莊大道在等著我。

彷彿看見前方有一道光從天而降,像藝術展的那幅畫,我知道,是一種狀態。只有在那種狀態的人,才會獲得老天爺傳來的感召。

我希望自己再強些,承擔力和抗壓力,必定得再提升,只有這兩方提升才可應付這社會。

今日在雜誌裡看見個問題,我也正想問問你,“在這座城市,除了賺錢和花錢,還有什麼?”

我在心中找到了答案,答案是“回家的路”,我一直在找尋回家的路。

待有一天,我覺得故鄉不再是個退休市鎮,無聊的地方,我就會回去。

然而,這世界那麼大,資訊那麼多,我依然得扮演海綿寶寶的角色,不斷吸收,不停充實,讓自己滿滿的,才能滿載而歸。不是嗎?